|
楼主 |
发表于 2006-5-4 14:30:06
|
显示全部楼层
刘备的八个妻子有先后,而且其中有个妻子原是寡妇,还被封了皇后。这点在东汉时期也不是什么很特殊的事。孙权的女儿成了寡妇以后也嫁了人。在当时,寡妇嫁人是能够被大家接受的,包括她去做皇后。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里,这是很平常的事儿。只有到了宋代以后,尤其是南宋以后,寡妇再嫁受到指责。在此之前,社会上对寡妇再嫁是宽容的。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区别。
书上写到刘备有四个妻子,她们是甘夫人,糜夫人,孙夫人,吴夫人。
她们共同的特点是:有姓无名。
最早写到的是甘夫人。
她是刘备居住在小沛的时候所娶的,后来就跟着刘备一块到了荆州。她在荆州时期给刘备生了一个儿子,就是阿斗。
当曹兵追到长板坡时,刘备万般无奈,抛弃了甘夫人和阿斗。亏得赵云赶来,方免于难。
刘备进入四川的时候,书中就不再提起这个甘夫人了,估计她是死在荆州。
说到这里,我要顺便说一句:阿斗的名字,“禅”,究竟怎么念?
这是很长一个时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。因为大家读《三国志演义》是靠眼睛,不是靠耳朵,书面的一看,阿斗叫这个名字。可是,几年以前要拍电视剧,电视剧里边要出声音,念出阿斗的名字。那就牵涉到阿斗的名字究竟是念什么音的问题。当时大部分人,包括演员在内,在一开始,说刘备的儿子叫刘禅(chan2)。那是错的。但是一般人都是这么念,其实应该念刘禅(shan4)。
我小时候听京剧《二进宫》,剧中的李艳妃要把江山让给他的父亲李良,徐延昭和杨波就不答应,二人力争,其中有一句台词:江山只有争斗,哪有禅让?我那时很小,就不明白“哪有禅让”是什么意思,“让”我知道怎么写,可“禅”怎么回事我还是不清楚。我以为是“善恶”的“善”,我以为争斗是恶意的,让位是善意的。当时我这么理解的,实际上不对。
“禅”(chan2)是宗教名词,佛教名词,而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以后。在刘备那个时候,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。因此,给孩子起名,不会起一个佛教的名词。所以肯定不念chan2。
为什么是禅(shan4)?
第一,不是禅(chan2)当然就是禅(shan4)。
第二,刘备有一个干儿子叫刘封。
要知道“封、禅(shan4)”是连在一起的。古代皇帝祭祀,一要祭天,一要祭地,这是盛大的、重要的典礼。在泰山上祭天,叫做“封”。在泰山之下的梁父山祭地,叫做“禅”。所以封和禅是连在一起的。刘备的一个儿子叫封,一个儿子叫禅,这是顺理成章的。
所以阿斗应该叫刘禅(shan4)。这也是个常识性问题。
第二个妻子是糜夫人。
她是糜竺的妹妹。吕布袭取下邳后,甘夫人被俘虏,刘备转移至别处。糜竺把她介绍给刘备,刘备就娶她为妻。
我特别强调这个“妻”字,因为刘备娶她以后,她的身份是妻。在历史上,糜夫人当时叫夫人。在这以前的甘夫人,尽管结婚在糜夫人之前,但是她的身份在历史上、在《三国志》里边是妾。甘夫人是妾,糜夫人是妻。甘夫人结婚在前,糜夫人结婚在后,这在历史上写得很清楚。妻、妾的名分古人很注意,不会弄错的。
历史上记载,在当阳长坂坡,刘备万般无奈地把自己的妻子、孩子都抛弃了,而和别人一块逃走。这个时候他所抛弃的妻子是甘夫人,而没有糜夫人。
《三国志演义》中说抛弃的不仅有甘夫人,而且还有糜夫人,并且对糜夫人进行了重点的描写。所以京剧《长坂坡》里的女主角是糜夫人,而不是甘夫人。罗贯中把糜夫人写得更重要,书中糜夫人抱着孩子,交给赵云以后,跳井自杀,作者在她身上还是花了较多的笔墨的。
历史上这个糜夫人在当阳长坂坡之前就已经死了,书中的情节是罗贯中增加的。而且罗贯中不考虑甘夫人和糜夫人妻和妾的身份,反而提到两个人的时候都是甘、糜二夫人,甘夫人总是放在糜夫人的前面。这可能是作者觉得甘夫人是先结婚的。
第三位是孙夫人。
孙夫人在书里边是孙权的妹妹。周瑜设了一个美人计,想把刘备诓过江来,让他老死在东吴,不让他回去,用来换取荆州。这个计谋中的“美人”就是孙夫人。结果,这个计谋被诸葛亮识破,刘备设法取得乔国老和吴国太的同情和帮助,弄假成真,和孙夫人正式结婚。婚后,二人又逃回荆州。这个故事流传广泛。京剧《龙凤呈祥》就是以此为题材的。
这里就牵涉到两个问题:孙夫人和孙权的兄妹关系是怎么回事?孙夫人的名字叫什么?
孙夫人和孙权是什么样的兄妹关系?
孙权的父亲叫孙坚,孙坚有两个妻子。这两个妻子是姐妹,姐姐我们叫她吴夫人,妹妹在书中叫吴国太,就是京剧《甘露寺》里边那位老旦演员扮演的。孙权是姐姐生的,孙夫人是妹妹生的,因此他们是同父而不同母。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的编剧把孙夫人说成是孙权的同胞亲妹妹,这是不对的,她应是孙权的同父异母的妹妹。
孙夫人究竟叫什么名字呢?
刘备的四个妻子有个共同特点,有姓无名。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名字是不重视的,有的根本不给起名字,有的起了名字史书上也不记载。所以如果一定要叫,只能是叫“某”,甘某,糜某,孙某。
有人说孙夫人叫孙仁,有人说叫孙安,有人说叫孙尚香,这都是后来的人虚构出来的。从历史上来讲,她的名字我们到今天还是不知道。
在正史中有五个地方提到了孙夫人,要么说她是孙夫人,要么说她是孙权的妹妹,没有一个地方说她是姓孙,名叫什么。所以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。
同样的,我们翻阅《三国志演义》的各种版本,小说里边也没讲到孙夫人叫什么名字。
但是,有个说法说她叫孙仁。
出处在哪儿呢?就在《三国志演义》的第十四节,也就是毛评本的第七回,里面说吴夫人的妹妹(也就是吴国太)生了一子一女,儿子叫孙朗,女儿叫孙仁。
吴国太没有生其他女儿,那孙夫人不就叫孙仁吗?
不对!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说法,孙坚有五个儿子,吴国太生的最小的儿子叫孙朗。孙朗是庶生,也就是说不是大老婆生的,之后还加了一句“亦名仁”,即孙朗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孙仁。可见得《三国志演义》小说第十四节是搞错了。孙朗和孙仁实际上是一个人,是男性。所以孙夫人不叫孙仁。
还有人说她是不是叫孙安?
“孙安”这个名字见于元人杂剧,但是罗贯中没有采取这个名字,因为这个名字太男性化了,哪有一个女的名字叫做“安”?在大多数情况是不会这么取名字的。
她是不是叫孙尚香呢?
这个名字见于京剧《龙凤呈祥》。这是个比较花哨的女性化的名字,是在罗贯中《三国志演义》成书和流传以后产生的一个名字。
所以,无论是男性化的“孙安”,还是女性化的“孙尚香”,都不是《三国志演义》里边的孙夫人的名字。
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一点。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当初曾考虑要把孙尚香的名字安在孙夫人的头上。我当时提出反对,我说这是罗贯中之后产生的一个名字,怎么能强加在罗贯中身上呢?所以后来没有用孙尚香这个名字,那只是京剧里头这么叫。
还有个问题:把孙夫人嫁给刘备,到底孙权是自愿的还是一个计策?如果是计策,是不是和周瑜有关系?这一点,我放在后面再讲。
第四个夫人,也是最后一个,叫吴夫人。
她是蜀国大将的吴懿妹妹。历史上叫吴壹,在《三国志演义》里叫吴懿。
吴夫人曾经嫁过人,她原先的丈夫叫刘瑁。刘瑁有病早死了,所以吴夫人是个寡妇。
诸葛亮在刘备做了皇帝之后,提议说你没有妻子,我是不是介绍这个人给你?刘备接受了,就把她纳为妻子,封为皇后。
她是四个夫人中唯一一个在生前得到皇后封号的。为什么我说是“生前”?因为在阿斗做了皇帝以后,把他的生身母亲甘夫人也封为皇后,但那时甘夫人已经死了,所以我说吴夫人是生前得到皇后封号的唯一一个妻子。
吴夫人成为刘备的妻子,这在《三国志演义》的版本里有一个变化。
最早的嘉靖壬午本里,是诸葛亮推荐,然后刘备说不好,她是刘瑁的妻子,刘瑁跟我同宗。娶一个同宗的妻子,这个事情说不过去。法正就讲了一番大道理,说不要紧。刘备听了觉得有理,就娶了吴夫人,这是罗贯中原稿中是这么说的。
但是,到了毛宗岗的评本里,把这个情节改了,改成了不是诸葛亮推荐吴夫人给刘备,而是法正推荐给刘备。这个改动没有什么道理,因为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比较近,而且诸葛亮是书中的主要的人物,他关心刘备,可以看出他俩关系的亲近。法正是个次要人物,由他来推荐,或不由他来推荐,没什么可说的。所以这个改动是个败笔,没什么必要。
小说里说吴夫人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刘永,一个叫刘理,这是《三国志演义》里边说的。从历史来看,这个说法不对。史书上记载,刘永和刘禅不是一个母亲所生,又说刘理和
刘永也不是一个母亲所生。这样一来,刘永、刘理如果和吴夫人搭上关系,那只可能其中一个人是吴夫人生的,不可能两个人都是她生的,甚至也有可能两个人都不是她生的。
如果说那两个儿子里有一个不是吴夫人所生,那么,刘备就还有第五个妻子。这不可能发生在这之前。因为在这之前,几个妻子都死了,孙夫人已经回到东吴去了。
如果两个人都不是吴夫人生的,而这两个人又不是同一个母亲,那就是说。刘备有了第六个妻子了。
正史上还说,甘夫人嫁给刘备是妾,不是妻。为什么呢?这说明,刘备在这以前已经有了一个妻。如果这个妻存在的话,那刘备就有七个妻子了。
正史上又说刘备“数殇妻室”,就是说,他的妻子死了好几个,因为“数”字起码是指三个以上,除了这几个以外,至少死了两个三个妻子了。这么一算下来,最少他有八个妻子,说不定有九个妻子。
甘夫人和糜夫人是同时的,其余的都不是同时的,不是说刘备这个人贪色,不是这个意思。
书中没有过份的写这个。由于刘备说了“妻子如衣服”这句话,我们就此谈谈。刘备有八九个妻子,死了一个再换一个,这做法和他的这种思想一点也不矛盾。
第三个问题,讲讲刘、关、张的年龄。
主要是想说他们兄弟的排行不是按年龄。
为什么不按年龄,为什么刘备变成了大哥?
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只说了刘备的年龄,28岁,没有讲关羽、张飞多少岁。在毛宗岗评本里,对他们三个人的年龄,除了28岁以外,别的都没有说。但是嘉靖壬午本里多了一句,说张飞比关羽小。包括正史上也是这么说的,说张飞把关羽当哥哥对待,以兄事之。所以,老二、老三他们之间的排行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刘备和关羽,他们的年纪究竟谁的大?
我考查的结果写在一篇文章里,叫《刘关张的年龄》。
根据有关的资料,关羽比刘备大一岁。这个资料是怎么来的呢?
我先说小说里是怎么安排的。小说没说他们当时是多少岁,但写了他们死的时候是多少岁,死在哪一年。这样就能够查出他们的生年,就能比较出他们谁老大,谁老二,谁老三。
第七十七回,关羽死了,这个时候是建安24年,公元219年,关羽死的时候是58岁。因此,我们往上推,可以知道关羽是出生在162年。
第八十一回,张飞死了,55岁,这个时候是公元221年。那么,张飞是生在167年。也就是说,张飞比关羽小五岁。
第八十五回,刘备死的时候63岁,公元223年。那么,刘备生在161年。这说明,刘备比关羽大一岁,而关羽又比张飞大五岁。这么看来,老大、老二、老三排行是毫无问题,小说里边没有矛盾。
正史中没有这么明确的讲。有一个材料,叫《关侯祖墓碑记》,里边说,关羽生于160年6月24日。这个有一定的道理。因为6月24日是关公的生日,民间都是这么认为的。这个说法如果可靠的话,那么,关公比刘备大一岁。
那也就是说,他们结义排行不是以年龄大小来排。这说的是历史。
小说把刘备安排为比关羽大一岁,为什么?
因为要强调刘备是皇叔,他是汉代的宗室,这和他后来做皇帝的身份是一致的。这是罗贯中在小说中一再强调的,这个身份使刘备有很大的号召力,跟刘备的人很少,最后居然能成大事,除了他的才能,除了他的左右有人帮助,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,就是他这个尊贵的身份,他能号召别人投奔他,为他出力。所以,把三个人的排行不按照实际年龄,就是这个道理。
老大和老二是有很大区别的。现在看电视剧,黑帮集团中老大的地位是很高的,底下的人都是要听他的命令,说一不二的。所以老大是很了不起的。怎么能让关羽这样一介武夫去做老大呢?他能够成什么大事业呢?他后来不是把荆州也丢失了么?所以,老大只有刘备去做,而且他有这个身份。小说家是这么安排的。
我讲他们三个人年龄的问题,主要是想说明这一点。 |
|